近段时间,天刚蒙蒙亮,农村致富带头人、那蕾村办企业负责人廖树群都急匆匆赶到油坊,与合伙人黄彩锋一面清点货物,一面忙着把一瓶瓶花生油打包装车。
“今天这车货是昨晚连夜赶榨出来的,乐村淘那边订单大,我们生产多少他们要多少,这已经是第四车货了。”装完货的廖树群看着远去的货车开心地说。
防城区大菉镇那蕾村远离城区,紧靠十万山南麓,可以说是一个边远的小山村,山地多耕地少,交通不便,区位不显,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,发展产业可是难上加难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面对困难,驻村工作队员与村两委干部,没有退缩,而是积极的面对,通过认真分析村情,仔细研究当地特色产业和群众的种养习惯,发现那蕾村的山林经济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,山茶油树很多,只是没有人打理,每年都是群众自采自用,没有产生经济效益。而花生种植又是当地群众的一种种植习惯,每年都会在村边的坡地种上两造。有了调查,就有了思路。2020年6月,一个投资办实业的想法迅速在村里形成了共识——用扶贫资金投资创办榨油作坊。这是那蕾村第一个实业,为了确保万无一失,工作队负责联系榨油设备的厂家,村两委干部负责落实榨油坊的建设。经过几个月的努力,设备引进方面进展顺利,虽然不知去了多少次设备厂参观、学习,也不知对比了多少种榨油设备,最终把榨油设备以最优惠的价格引进了那蕾村。随着油坊的落成,榨油设备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安装调试,赶在了当年山油茶榨季前实现了试产。
图为技术员在检查成品油的品质
2020年11月8日,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和阵阵醉人的油香,一滴滴晶莹剔透的油珠子顺着油管慢慢的流进了储油罐,创造了一次调试,一次成功的记录。
油坊建好了,设备调试好了,但谁经营、谁管理,又成为了摆在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干部面前的一个棘手的问题。因为没有榨油方面的经营管理经验,榨油作坊一时竟成了个烫手的山芋,没人敢竞标承包。
关键时刻,有着多年闯荡市场经历的那蕾村致富带头人廖树群站了出来,以敢为人先的气魄与那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签订了承包协议,并承诺优先安排脱贫户参与油坊生产。
图为技术员在检查成品油的品质
凭着一股韧劲,经历半年的摸索,廖树群经营的榨油坊渐入佳境,无论是品质和产量都取得了提升,产品通过了相关部门的严格检测和认证,得到了市场认可。
如今那蕾村的榨油坊从去年12月开榨以来,先后开榨18次,榨油2.8万斤,直接安排脱贫户务工48人次,支付工资9820元,不仅成为那蕾村的第一个村办实体经济,还带动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,解决了脱贫户就业的问题。
图为廖树群正在使用半自动灌装机装油
“今年我们将加大与村合作社、乐村淘的合作,通过'合作社+榨油坊+农户+电商'的模式带动更多的群众种植花生和山油茶树的积极性,一起分享产业发展的红利。”这是廖树群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
是的,这句话看似平常,但不正是我们发展产业,带领群众共筑乡村振兴梦的目标吗!为了支持村油坊扩大发展,村里决定腾出代工车间给榨油坊作为油品的装配车间,并赶在山油茶榨季到来之前完成增容扩产的改造,确保今年的山油茶榨季实现增产、提质双目标。那蕾村的花生油、山茶油以质量赢得市场,以品牌提升效益,获得众多消费者的青睐,产品供不应求。
图为那蕾村产的花生油、山茶油在第一书记特色馆展销。